我的单反相机有德味儿了!
- Color
- 三十分钟系列
我的单反相机有德味儿了!
在影视制作过程中,大家往往都习惯了使用大厂 “专业” 的摄影机。
这些大厂的专业摄影机的确有很多的优势:
- 完善的色彩管理
- 通用的处理流程
- 大量影视行业软件的支持
不过有很多情况,我们还是需要使用到单反相机。
我们欢天喜地的在前期使用单反相机记录了很多“现场”参考,等到拿回来后期制作的时候,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:
- 如果只是真的当作“参考” 看看而已,那么相机直出
JPG
没什么问题 - 但是你肯定拍了
RAW
啊,不用岂不是浪费了?
每当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,总会让人觉得单反相机有一种“鸡肋” 的感觉。
纳闷
明明单反也能够拍RAW
,动态范围肯定也是很棒的,为什么在影视后期用起来就不是那么的顺呢?
难道图片摄影和影视拍摄就是两个世界?
不!我们要想个办法,让单反RAW
也能够进入到ACES
的色彩管理世界,然后就可以在已有的色彩管理体系中畅游,随意转换!
德味儿、大师、毒!
(本文后续以Canon
相机为例, 因此RAW
文件特指CR2
)
单反领域中有Canon
、Nikon
、Sony
三座大山,都是日系厂商。
而电影摄影机领域中,当属Arri
是其中翘楚!
那么我肯定希望我拍摄的Canon CR2
可以“变成” Arri LogC
,这样一来,不就变成“德味儿” 了么?
如果你拥有一间光学实验室,什么单波长激光发生器、分光光度计、RICD 之类的设备一应俱全,这件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啦。
你只需要不断进行测量,然后就可以得到单反相机的光谱敏感性函数。
有了敏感性函数之后,通过数学计算,就可以知道Canon
和 Arri
对于同一个“颜色” 的不同encode value
。
最后,可以通过矩阵变换或者 LUT
的方式完成Canon -> Arri
近乎完美的色彩转换!
相关信息
已经有好心人,做类似这样的测量工作
这种方法简单、准确、粗暴、有效。
我差的就只有时间和钱了!
上面这种学术解决方案,相当于是直接从问题找到解决方案。
对于没有时间、没有钱的我,只能够寻求更加快速的工业解决方案。
既然不能一步到位,那能不能曲线救国?没错,ACES
又是你了!
如果,我能够将Canon
的CR2
转换到ACES
下,这就相当于一下子打通了二者之间的壁垒,后续变成Arri LogC
岂不是轻轻松松?
提示
OS:爷爷,你珍藏的LUT
也可以用在单反相机上了!)
操作步骤
首先,你需要安装dcraw
这个工具!(不会?请google
、baidu
一下)
然后,准备好一张带有色板的CR2
照片:
接着,在终端里面将CR2
转码为 ACES TIFF
。(参数什么的,可以看看dcraw
的帮助)
dcraw -o 6 -4 -w -T [CR2_FILE]
这样TIFF
看起来,一点都不 “ACES
”…… ,ACES
通常不都应该有 >1 的数值么?
有人可能会说,你输出TIFF
,就不可能保留 > 1 的数值,所以一定有细节的损失!
别急,任何感光元器件的电信号本身,都不可能超过 1。
dcraw
干的事情,其实就是把RAW
本身解码出来。后续还需要我们进行一些额外的操作。
如果你还记得 ACES
中IDT
更多的细节,那么就会知道:
如果“正确”曝光的情况下,中灰对应的
ACES code value = [0.18, 0.18, 0.18]
。所以,我们就需要利用画面中的色卡,将中灰 对应到0.18 这个数值上。
此时,我们就得到了ACES AP0
的图像。既然已经进入到了ACES
的世界,那么后续就可以轻松的变成Arri LogC
了!
对比最开始的Canon RAW
直出色彩,现在看起来是不是有那么点“德味儿” 了?
Canon RAW
LogC WideGamut
Arri Rec709
ACES 1.1 Rec709
后续
比起学术方法,这种方法势必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:
- 这个方法的核心依赖于
dcraw
转换ACES
的算法。而这种算法是否“准确” 有待考证。当然也可以去使用这个官方的工具,但是也存在需要测量数据的前提。 - 如果拍摄的
CR2
没有色卡?那就相当于失去了基准值,转换也变得失去了标准
但是这种工业化的解决方案在生产中没准会发挥大作用。
当你有很多种拍摄机型、需要分发到多家公司进行制作。如果可以在分发之前,将其统一到同样的色彩空间之下,那么会减少大量的沟通成本和出错的可能性。
在这个前提之下,如果色彩上5% 的变化,可以节省50% 的沟通成本,在实际项目中,这会帮你一个大忙的!
结尾点题
“比起对错,其实更让人在意的是只是不一样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