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相同的色彩怎么那么难!?

Andy Guo原创
  • Color
  • 三十分钟系列
  • Color
  • Color Science
  • 色彩科学
  • CAM
  • 色貌模型
大约 9 分钟

看到相同的色彩怎么那么难!?

​大家都希望可以看到“相同” 的色彩。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,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大家使出了各种方法。其中最常见也是很有说服力的方法,就是色彩管理 + 监看设备校准。

色彩管理是内功,监看设备是外在,感觉只要二者都正确的发挥作用,就能够实现看到“相同” 色彩 这个目的了。

可惜…… 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……

你在为一部影片调色

假设你是一名调色师,正在为一部影片调色。你的环境可能是:

  • 在相对黑暗的房间内
  • 使用标准的BT1886 监视器

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basecampfilms.my/broadcast-grading-suiteopen in new window

在这样的环境中,你完成了调色,得到了这样的结果:

你对这个画面非常满意,然后发给了客户。

客户却反馈

客户:看起来有点暗,反差不太够

你:???

是不是客户的监看设备不准?

稍微有点经验的调色师,脑海里可能马上会跳出这个疑问。毕竟很少有客户会购买专业的监看设备,那么他们可能会用各式各样的设备进行监看:

  • 手机
  • 平板
  • 普通显示器
  • 电视

通常情况下,监看设备的不准确是造成色彩看起来不一样的元凶!不过这个问题也有特效药,那就是设备校准。只要显示设备的基本素质不是太拉胯,那么通过校准可以将监看设备的差异变得很小,那么应该就能够看到“相同”的色彩。

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cnet.com/how-to/what-is-hdtv-calibration/open in new window

于是,你将色彩校准的方案解释给客户听,客户表示认可,并且进行了色彩校准。

但是依旧反馈:

客户:我已经校准了(校准报告也有了),看起来还是不太一样

你:???

色彩管理上出了些偏差?

排除了监看设备的差异性,接下来你可能会开始怀疑是不是色彩管理上出现了差错?这些差错千奇百怪:

  • 使用了不同的色彩管理方案(甚至是有一方其实没用色彩管理)
  • 软件设置的细节差异(DI 软件、VFX 软件)
  • 播放软件对于算法实现的差异(RVVLCQuicktime 7/X、XX万能播放器)
  • 操作系统的影响(WindowsMac
  • 某些规范遗留的历史问题(Rec709

这一步里面,由于存在太多的可能性,如果真的较真,只能一个一个的排查。

不过现实中很少有人会这么做,第一是搞清楚这些知识细节本身就很辛苦了;第二是客户可能没有足够的耐心和专业性可以陪着你进行排查。

耐心继续

你:请使用 XX 软件,设置YY,然后在ZZ,最后……(省略1万字)…… 然后就能够看到相同的结果了

客户:我试试...

抓狂

客户:都试过了,保证设置无误,但是看完起来还是有点不一样

你:???

如果事情到这里还没有解决,通常会直接请客户过来,在“标准环境下” 来确认最终效果。至此,问题完美解决……?

环境!是环境!

如果在深入的思考一下,客户那边可能和你不同的条件,就是监看环境!

环境对于色彩的感知有非常大的影响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:

请把你的手机开到最大亮度,然后看下面的图片。如果现在是晚上被窝里,那么你一定会觉得非常刺眼!

但是,如果你在太阳下面,你却会觉得画面暗淡不清!

如果把这个问题进一步延伸,对于网络播放内容来说,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个相对悲观的结论:

由于观众的监看环境和“标准环境” 几乎总是不同的,那么观众其实永远无法看到影片“真实的颜色”

CAM (色貌模型)

参考阅读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CIECAM02open in new window (测量参数详解)

由于色度学(Basic Colorimetry)解决的是“相同监看条件下” 的测量、计算。当监看环境不同的时候,就需要CAM 出场了!CAM 就是希望能够将环境的影响、人的各种生理、心理因素,都考量进去,从而实现在不同环境下依旧可以得到“相同” 的色彩感受。

本次使用的CIE CAM16,解决了CIE CAM12 中的一些问题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研究一下。

简单的来说,CAM 可以认为是把外界光照的物理参数,量化为人对于色彩的感觉。

  • Lightness, J

人眼依据某一刺激量,视觉感受出其与周围白点或最亮区块之相对辉度比例值(相对值)。

  • Chroma, C

人眼依据某一刺激量,视觉感受出其视彩度与周围白点或最亮区块视明度之相对比例值(相对值)。

  • Hue Compositon H / Hue angle, Hc

人眼依据某一刺激量,视觉感受出其所呈现出的一种主色彩表现的视觉属性。

  • Colourfulness, M

人眼依据某一刺激量,视觉所感受出其在某一种主色相色彩表现之色的浓厚值(绝对值)。

  • Saturation, S

人眼依据某一刺激量,视觉感受出其视彩度与视明度的相对比例值(相对值)。

  • Brightness, Q.

人眼依据某一刺激量,视觉感受出其所呈现出之光量的程度(绝对值)。

专业的调色环境或者是晚上关灯的卧室

参数

  • D65
  • L_A = 1
  • Y_b = 5.0

对应的图像(应该感受一样)

白天的室内,比较明亮

参数

  • D65
  • L_A = 10.0
  • Y_b = 20.0

对应的图像(应该感受一样)

开着暖色台灯的卧室

参数

  • D50
  • LA = 5.0
  • Y_b = 10.0

对应的图像(应该感受一样)

可能的用处

如果有调色软件,内部的Color Pipeline 会使用到CIECAM16,那么可能会有如下的一些好处(无责任猜测):

  • 更好的亮度、色度分离(亮度和色度不会在调整的时候相互干扰)
  • 比传统的HSL keying 更容易(在UCS16 色彩空间下,肤色和嘴唇更容易区分)
  • 更好的应对不同的监看环境

那为什么还是没有什么软件用上呢?也有些猜测:

  • 太新了
  • 计算量还是比较大
  • 专业环境本来就是可控的,那么需要匹配不同环境下观感这件事情,没准就是个伪需求……
  • 观众对于色彩准确性其实不敏感,只要不是大问题都过得去……

温馨提示

现在有 Andy 十分钟色彩科学合集售卖open in new window

十分钟色彩科学面包多二维码

购买后加微信muyanru345,拉入Andy 铁粉儿群,可在群里对学习工作中的色彩疑问进行讨论。

上次编辑于:
贡献者: Yanru Mu